close

  長江商報消息 目前,美國正在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TIP)為兩翼,意圖構築21世紀的國際貿易新格局——向西拉攏亞太國家,形成了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TPP協定;向東拽著歐盟,形成以美國、歐盟為主體的TTIP協定。
  TPP協定有兩大核心要件。第一要件是全面實現零關稅的願景。另一個核心要件,是建立國際貿易原產地新規則,即規定符合“原產地”標準的服裝必須是從紗開始到布、剪裁、縫製等一系列程序都由TPP成員完成,否則服裝出口不能享受零關稅的優惠。
  這意味著,TPP協定一旦達成,在原產地規則之下,不但中國的產成品將被排除在協定優待之外,TPP協定國也將減少乃至不再從中國採購原料。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估算,至2025年,中國將因此遭受210億美元損失。
  再談TTIP。TPP與TTIP的目標都是區域貿易自由化。但它們的區別在於,TTIP涉及的議題更為廣泛,包括服務貿易、政府採購、原產地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農業等方面。但是,由於歐盟的發展水平高,美歐經濟發展水平類似,TTIP比TPP更容易達成協議。
  可以預見,一旦美歐日在產品技術標準上達成一致,成為新的國際標準,從而讓TTIP、TPP成為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基礎,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全球化規則制訂。因此,無論是TPP,還是TTIP,一旦達成將極大提高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投資的成本。
  那麼,中國怎麼辦?
  中國民間有著這樣的聲音,美國有TPP,我們有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對此應予肯定,但要清醒地看到,我國自貿區建設總體水平不高,與東盟等國的協定以關稅減讓為主,與澳大利亞等國涉及少量的投資、知識產權。與美國提出的零關稅、涉及投資、政府採購、環保及勞工標準等更高技術和道德水準的協定相比,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中國另起爐竈,獨立建設亞太自貿區,想要破解各成員間的協定衝突,依然很難。
  例如去年11月28日結束的中日韓自貿協定第6輪談判,期間的日本農產品問題焦點在於能否設定顯示消除關稅商品種類比率的自由化率目標;韓國就大米、蘋果、梨和橘子等農產品將嚮日本提出特許要求;而中方要求日本更大程度地開放農業、水產業領域,而日本則意興闌珊,或許其更在意中韓的投資市場。
  當前,我國要加快研究TPP和TTIP協定,加緊制定應對措施。當前,中國已是世界貿易第一個大國,2013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1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3.91萬億美元。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地位正在上移,不妨通過上層交涉,獲取TPP協定甚至TTIP的觀察員地位。
  當然,也可以將外貿總量影響轉化為外貿規則影響力,採取各個擊破,啟動與歐洲、美國等國家中的某些國家的經貿協定談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是我國積极參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爭取全球經濟治理制度性權力的重要平臺,我們不能當旁觀者、跟隨者,而是要做參與者、引領者”,如此才能避免中國再次被孤立和邊緣化的危險。  (原標題:TPP、TTIP來襲,中國如何抉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f52pfwva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